硬碟的問題在於:它沒辦法任意地「長大」,生病了也不會喊痛,所以我們得時刻關懷它、維護它。有時候,我們會希望,「它要是會說話,該有多好!」
硬碟的搶救,最困難、最麻煩的狀況就是,檔案被誤刪了;或是某些人對硬碟做了所謂的「磁碟分割」,將硬碟不該砍掉的分割區卻砍掉;又或者是,硬碟因為不可挽回的硬體錯誤,導致分割描述表損毀;還有就是,有些人做所謂的「系統還原動作」,卻還原錯地方了,或是意外還原了,才發現原本應該保留的空間卻被還原,結果把硬碟重要的資料蓋掉。種種情況,不一而足。
總之,如果你硬碟的硬體問題排除、檔案系統問題排除,那最後的防線就是「檔案搶救軟體」,這類軟體的英文名稱通常被稱為「File Recovery Tools」。
檔案搶救軟體簡介
關於資料搶救軟體,我聽過的還不少,在此做個簡單介紹:
●「Lost & Found」是一套有名的軟體,不過這軟體是在DOS下操作,且不支援中文檔名,因此不太建議使用。
● Windows環境底下,早期較有名的一套檔案救援軟體稱為「FinalData」,這套軟體支援中文檔名,是許多專業人士曾經最愛的檔案救援工具首選。不過,隨著年華老去,這軟體目前的能見度較低。
● 目前我個人比較喜歡使用的軟體,稱為「R-Studio」(原廠中文網址:www.r-studio.com/zhhk)。這套軟體可以復原各種檔案系統的問題,不只支援NTFS、FAT/FAT32,也支援一些PC上常見OS的檔案系統。
● 最近,本人以前的同事(現任「某公司」MIS專員)則推薦另外一套軟體:Active@ File Recovery(原廠網址: www.file-recovery.net),他認為這套軟體雖然掃描速度較慢(掃描?請看後面的文章介紹,這裡的掃描是檔案復原的步驟之一,不是一般的磁碟掃描),但掃描的結果更好、更細緻,所以救回檔案的機率更高,不過我並未用過這套軟體,僅提出供各位參考,說不定讀者之中有人會有興趣試試看。
檔案搶救步驟簡介
每一套檔案復原軟體的操作步驟的細節並非完全相同,但根據我自己用過這類軟體的經驗,基本操作步驟是如下所述,請各位參考:
1. 從「物理層」或「邏輯層」開啟硬碟內容
復原軟體大多具備「繞過」Windows的管轄,直接從「物理層」存取硬碟內容的能力(我用過的Final Data和R-Studio都可以)。倒不是說它們可以避開硬體的損壞,而是說,在硬碟的硬體確定無損的情況下,即使Windows無法辨認硬碟的檔案系統了,檔案總管看不見檔案列表了,它們也還是可以從「物理層面」去復原磁碟上面的檔案。
2. 對硬碟內容做「地毯式掃描
開啟硬碟之後,我個人使用R-Studio(FinalData也很類似)的方式是:將這個硬碟做完整的「地毯式掃描」。這掃描的目的是要重建檔案結構,找到誤刪或是損壞的檔案內容。注意,這種掃描非常非常耗時,因此也一樣,你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(我就不再建議你可以做些什麼事情殺時間了)。但是,有些軟體(像是R-Studio)可以支援的檔案系統格式很多很多(EXT2/3、HFS……),但如果你只掃描Windows XP的NTFS,那就建議你只選NTFS的掃描即可,會快得多。此外,要記住,掃描不是越快越好,要能夠救回重要資料才是好。
3. 儲存掃描結果
掃描完成後,這類軟體會建立一個列表,姑且稱之為「復原檔案列表」好了,這分列表你可以存檔,作為復原的依據。
4. 從掃描結果中將遺失的檔案復
接著,你可以從這分列表中找尋你要復原的檔案,選擇後就可以繼續進行。請注意,這找到的檔案復原列表,可能相當混亂,因為它說不定把你八百年前刪掉的垃圾信都復原了。畢竟,軟體並沒法判斷它該復原的檔案哪個才是有價值的。
5. 將你要復原的檔案,存到另外的硬碟空間
只要你有足夠的空間,你可以把復原的檔案都存到這硬碟上,再來慢慢篩選要保存的檔案。
好的,你現在知道,為何「新聞人物」的照片會被找回來了,因為他可能是找到了「不知道是對的人還是錯的人」去修理他的硬碟,而且這人對上面的五個步驟一定知之甚詳。老實說,這些步驟看起來不難,但每套軟體的操作細節倒是各有不同,而且很多情形得「看情況做適當處置」,沒法三言兩語就簡單交代。因此,有志於此的使用者,可以找一套「試用版」軟體自己試試看,再決定要不要自己救援檔案。
儲存系統的維護之道
在磁碟系統中,檔案系統的設計一直存在著「兩難」。如果你設計一個「很安全,檔案不容易出問題」的檔案系統,那它的「效能就很容易受到重大的影響」。反之,如果檔案系統的設計著重於性能、反應時間的提昇,大量使用所謂的「快取延遲寫入」,那檔案的安全性也會大受影響。
因此,說完「檔案如何復原」之後,我僅提供一些儲存系統的維護看法與建議,希望對各位在磁碟系統的維護和資料儲存的管理上,能有些許的幫助:
● 定期用SpinRite保養有點年紀的硬碟
用SpinRite的Level 4保養稍有年紀的硬碟機,可以強化資料存在硬碟上的「類比磁場強度」。我個人認為,有保養有差,莫待硬碟壞軌時,再來空餘恨。不過要注意的是:如果硬碟已經瀕臨損壞,用Level 4反而可能會造成硬碟機件的崩潰,而導致資料全毀。
● 硬碟有點年紀了就該定期備份資料,甚至定期替換
硬碟的資料備份既然是老生常談,我想不如請你定期替換老舊硬碟還比較好。不過這種作法的困難在於,如果硬碟數量很多,根本就不會有人真的這樣做,除非你有完善的產品維護監控系統吧!
● 平常就使用S.M.A.R.T.軟體監控硬碟狀況
S.M.A.R.T. 技術問世多年,目前已經有很多的軟體可以常駐在Windows系統下,隨時監控硬碟的狀況,像是硬碟溫度、硬碟健康度、錯誤率等等。如果硬碟溫度過高,或是健康度不佳,這類軟體會適時提出警告。有些軟體還會支援筆記型電腦的硬碟防護功能,讓你的資料防護更加周延。舉例來說,Hard Drive Inspector Professional就是一套這樣的軟體(www.altrixsoft.com),HDDlive(hddlife.com)則是另一套頗知名的類似軟體。同樣的,這類軟體也大多也有試用版可以下載。
● 考慮使用簡單的RAID系統備份資料,即使你只是「電腦個體戶」而已
目前多數的主機板都支援RAID系統,常見的規格有RAID 0、RAID 1、RAID 0+1、RAID 5和RAID 6等等。RAID 0可以加大整體儲存容量,等於是串聯硬碟空間,但出事時損失也相當恐怖(壞掉一臺硬碟就整個系統毀掉)。RAID 1就是所謂的「Disk Mirror」,只是把一臺硬碟的內容原原本本地複製到另一臺,有點像是「全額保險」。不過,如果你是一個「電腦個體戶」,我建議重要的資料可以使用 RAID 1來防護,主要是因為現在硬碟的價格已經很低了吧!而且,請注意「重要資料」四個字。
RAID 5和RAID 6固然可以較不浪費空間(RAID 5只會損失 1/n臺的硬碟空間,RAID 6會損失2/n),但效能較差,且個人使用這種RAID系統,陣仗也稍大了點(如果你不用個4、5顆硬碟來組合,那使用RAID 5、RAID 6的意義何在?)。但如果你的資料量超大,我也是見過有人家裡就擺兩、三個RAID 5系統的。
● 公司行號不僅要用RAID這種即時的資料備援系統,更要考慮定點備份系統
對公司行號而言,我的看法是:除了RAID系統,磁帶機、資料備援中心的定期備援,都是必要的。因為:即時的備份系統,會連系統的錯誤也立刻備份,無法回復,這是很恐怖的。
這是何意?由於RAID系統會無時無刻備份你的資料,因此,如果儲存系統出現嚴重的問題,像是「作業系統中毒」或是「資料庫嚴重損毀」,RAID系統也會立刻把「錯誤狀況」也備份,這時你也許會想要「時光回溯」,那你就得靠「定點備份系統」了。
定點備份系統我不是專家,但是iThome的採購特輯你一定看過,磁帶機系統、光碟櫃系統,甚至是資料備援中心,這都是有必要的。雖然定點備份很無聊,因為你很辛苦的備份,但系統若一直都很正常,備份好像也無用武之地。但別說公司小就不會有意外,意外都是「一次」就可能要你的命。
此外,RAID系統也不是100%就保險,要是你用RAID 5,系統一次壞二臺硬碟機,資料怎辦?全毀!這時你就會後悔,沒有使用定點備份系統囉!
● 用上期教的「作業系統內建的磁碟檢查方法」,定期磁碟檢查,避免檔案系統的崩潰
一般人不知道,開機久了,檔案系統總是潛藏著危險,因為檔案存取過程偶然產生的「鍊結錯誤」,將會影響電腦運行的穩定性。再次強調,一般人總覺得「電腦看來沒問題啊?」不,「電腦用久了,檔案系統總有些潛藏的問題」,我恨不得把這句話植入每個電腦使用者的大腦裡!
好,如果你大腦已經植入這句話了,還建議各位定期使用上期所教的,作業系統內建的磁碟檢查功能,檢查檔案系統的正確性,這樣才可以避免「有一天硬碟就開不了機了」的窘況。
● 定期重組硬碟
硬碟重組的英文名字很多,可稱為「Disk Optimization」、「Disk Defragment」……,總之,它可以盡可能讓檔案連續存放,減少磁頭的往返移動,並因此加快電腦讀取檔案的效能。額外的好處是在你硬碟出事時,增加你拯救檔案的機率(因為檔案的內容是連續的,救援軟體比較容易處理)。
我建議買一套好軟體,一個月做一次磁碟重組,有益電腦健康。
● 硬碟保持一定的空間比較安全
硬碟不要用到「滿」再來清理,有時會導致系統的崩潰。尤其是電腦記憶體內容的置換,或是瀏覽器的內容暫存,都需要靠硬碟有足夠的空間,才能正常運作。把硬碟塞爆了,電腦說不定就也跟著爆了。
一般的建議是至少保持15%的硬碟空間。
● 殺檔案要確實,請「Wipe」而不是「Kill」
如果你的檔案就是想「殺掉」,不留痕跡,那你殺檔一定要確實,使用特殊的「Wipe」軟體,把資料確確實實抹掉。一般的「丟到垃圾桶」、「清除垃圾桶」,注意,甚至是「Format硬碟」,都不一定就保證檔案不能救回來(這一點很多人誤會,但是,是的,Format不一定100%保證資料的遺失,否則幹麼有復原軟體的存在?)。那要是硬碟落在「有心人士」的手裡,就不免會有各種奇怪的事情可能發生,這不用我多講了吧?
本期結語:預防勝於治療,保密勝於後悔
最後,我想說的是:「要是硬碟系統也能做到『Scalability』和『Virtualization』就好了。」
我想像的「Scalability」就只是「可擴充」罷了,但這對硬碟系統來講就不容易做到。
比方說,你買了一臺硬碟,用到某年某月某一天,你想要擴充,再買一臺,但是,你可以把你原來C:磁碟的空間直接「無縫」變大(不是增加個D:碟喔,是直接把C:變大)?
不行,因為作業系統有很多限制而做不到。所以,現在的儲存系統問題多。但是,這本來就是兩難,要是存在這樣的系統,說不定效率會差到一般人無法忍受。
看來這是個複雜的問題,所以我又想像,硬碟系統要是也有Virtualization也不壞。但,說不定已經有了?SAN技術是否就可以做到?又或是傳說中的Object File System?這時候,我又希望硬碟會說話,會自己長大,這樣也許我們的問題可以少一點。
轉自IThome
0 意見: